本文章转自:新牧网
在中国,每年生猪的出栏达7亿头,市场规模达1.3万亿元。然而,2015年开始,生猪存栏却出现断崖式的下滑,2017年存栏年较2012年减少12000多万头,供给出现了一定缺口。 而随着散户逐渐退出,养殖巨头的迅猛扩张,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加速!那么,未来几年里,我国养猪业到底将会走向何处? 1、我国猪肉产量超过5000万吨,生猪市场规模每年约达1.323万亿。在2007年之后,我国的猪肉出产量随着人口的不断上涨也不断增加突破,超过了5000万吨。我国生猪的市场规模每年约达到1.323万亿人民币,占全国GDP的1.8%。远远超过移动设备(手机)的市场规模,甚至将近其两倍有多。 2、自2012年,我国生猪存栏连年下滑,生猪供给存在一定的缺口。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,在2012年以后,我国的生猪存栏量连年下滑。粗略计算,2017年生猪存栏较2012年下滑将近12000多万头,生猪供给存在一定的缺口。 3、养殖环节占据整个猪肉市场份额的70-80%,而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仍保持稳定增长。我国猪肉产业链的基本结构情况,其中中游产业链的养殖环节,占据整体猪肉市场份额的70%-80%。 目前我国总体人均猪肉消费量保持稳定轻微上升的情况,但增速略显放缓。这可能与人们逐渐改变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。但是整个猪肉市场我们仍然保持整体乐观的态度,并且随着消费升级的时代到来,精品猪肉的市场将被大大打开,顾客平均客单价将会有一波明显的提升. 4、生猪的屠宰利润将逐步下跌,屠宰场将与养殖企业合并,占据行业企业的更高份额.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有着一下几个主要的特点:大而分散、生产效率低、头部企业比较高效。从我国目前的定点屠宰场数量变化趋势来看,屠宰场的保有量持续下跌并达到了史上的最低点。按照目前的环境来看,这个数量还将持续下跌。集养殖屠宰于一体的相关企业将越来越多,并将占据行业企业的更高份额,一体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. 5、我国养猪效能仍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。由于目前我国的猪肉市场生产效率较低,我们将目光放在了养猪场的效率上。目前,国际上衡量一个养猪厂的效率主要使用的指标为PSY。 PSY(pigs per sow per year),指的就是每头能繁殖的母猪每年可提供的断奶仔猪数量。我国的PSY数量约为15,也就是说一头母猪大约每年可以提供生产15头能够活下来的小猪。而美国的PSY数值大约为25,是中国的1.7倍左右。可以看出我国的养猪效能仍然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。 6、猪肉相关产业企业仍然是比较活跃。根据VC SaaS的后台检测数据来看,我国一级市场的猪肉相关产业企业仍然是比较活跃的,其中传统养殖、肉制品、猪肉消费升级、“互联网+猪”、“猪肉金融”为主要的创业方向。 7、重点发展区将涌现更多“养殖体”。根据VC SaaS的后台检测数据来看,我国的养猪企业分布是比较分散的。而对比我国《全国生猪发展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的规划方向来看,相关的省份养殖情况将会有更多产业聚集的情况出现。而约束发展区主要为经济发达区,重点发展区有望冒出一些“猪猪独角兽”。